loading...
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,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,曾担任《香港经济日报》旗下《投资理财周刊》执行编辑。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《让你富起来》,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《逆市淘金》。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(CFP)。
我必须承认,我和绝大部分分析员一样,低估了特朗普的疯狂程度,因此,当特朗普再次使出关税大棒,以“无差别”方式袭击全球所有贸易伙伴时(其实不止于贸易伙伴,特朗普连只有企鹅的无人居住岛屿也不放过),我确实有点错愕和措手不及呢!
我认为,用“无差别恐怖袭击”来形容特朗普今次挑起的关税战,是最贴切不过。当然,无差别之后,如果有人不服气,不跟从他的要求兼还手的话,他是会集中火力向“他”攻击的,中国就是其中一个不服气的对手。特朗普之后就连环出招,再大手加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至145%。
其实,关税水平(最初的公布)本来就达54%,再加已经没有意义,因为即时的结果就是,所有输美的货品都已经暂停。美国是不会收到任何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。
特朗普指出,全球贸易伙伴都在敲诈美国,在对美贸易中赚取大量利润,所以今次要以关税来反敲诈这些伙伴。但他似乎忽略了几点。
第一,美国公司透过全球化的策略,把低端的生产工序转移至成本低廉的地区,然后把制成品输回美国,其实是赚了很多钱的。相反地,如果这些工序继续留在美国,这些商品的价格就不是像现在那么低廉了。
第二,美国的优势是科研,科研才值钱呢!看看一部苹果手机,如果是卖1500美元的话,美国自己其实是赚了最大部分的利润,替苹果生产的厂商/国家,所赚的钱,其实只占极小部分。
第三,美国是消费大国,国民都喜欢消费,自己国家不能满足的时候,自然要从国外输入,出口国赚钱是自然不过的事。
特朗普只计有形贸易的逆差
第四,特朗普所计的所谓贸易逆差,只计了有形贸易的数字,但就刻意忽略了无形贸易(第三产业)的数字。其实,过去几十年,美国大量输出他们的文化和商业服务,最明显不过的就是电影。不少好莱坞电影都在海外大卖,美国其实在这方面赚了不少钱。
还有Google、Amazon、Netflix和Facebook等公司的服务,我们香港人也帮衬了不少呢!金融方面,美资的银行、券商和保险公司等,都大量输出他们的服务呢!我绝对相信,如果计及这些第三产业的出口数字,美国的整体贸易不但没有逆差,可能有很大的顺差呢!
特朗普明显是偷换了概念,又或者是输打赢要地赚尽所有贸易伙伴的钱,以告诉美国的国民,他绝对有能力令美国再次“伟大”。但这个“伟大”,是建基于接近掠夺的不道德手法呢!
对于特朗普今次的野蛮手法,我实在不吐不快。但批评还批评,作为投资者,又或者中资股的投资者,应该如何应对呢?
在此,我想再补充一下。明显地,特朗普无差别地大幅增加贸易伙伴的进口关税,最终都是一种手段,目的是要迫这些对手谈判。如果是对方来敲门想谈判(这也是特朗普的说法),美国自然会处于有利地位。
当然,特朗普的最终目的,都是希望增加收入,以改善国内的财赤问题。但到底他可以得到多少,这个仍是未知之数,因为这个世界很现实,可以任你宰割的,未必可以给你太多;能给你很多的,就不会任你宰割。
中欧联手抵御美国
现阶段,能够和美国抗衡的,就是中国和欧盟,两者都提出了反制措施,最终就要看大家的实力和策略了。初步看来,中国已经和欧盟有接触(总理李强已经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,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应对今次的关税战。
就今次的关税战,我认为不会拖延太久,因为关税大棒也不是一面倒对美国有利的,甚至某程度上是把双刃剑,伤人之余,也会伤到自己,最明显就是会推高美国的通胀,甚至引发滞胀的风险(经济活动收缩,但物价因为关税而增加)。
另外,特朗普在关税令刚执行之后又收回,除了要花时间和贸易对手展开谈判之外,也有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的经济前景而抛售美债,令特朗普不敢造次。
事实上,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棒之后,无论民间或者他的幕僚都有反对声音,除了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示威外,最令人侧目的,肯定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,世界首富兼Tesla创办人马斯克和他的贸易顾问纳瓦罗的骂战。
开拓市场,刺激内需双管齐下
由此可见,利用关税去改善国内财赤,以至所谓重振美国的制造业,甚至令美国再度伟大,也绝不是一面倒的。所以,我相信,特朗普不是口中所说不急于达成协议,而是很想尽快达成协议!
回说中国的应对措施前,我想先指出一点,以2024年的数字看,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总额大约4400亿美元,确实存在较大的顺差(中国进口美国货大约只有1500亿美元)。但由于贸易战不是从今天才开打,中国出口美国的份额已经比高峰期减少,现在大约只占中国总出口的一成半。如果中国商品不能够输美(超过三成的关税,基本上已经无利可图),短期对内地也许会有影响,但影响不是致命。简单来说,就是开拓其他市场去取代美国,和再大力提振内需,以消化本来出口美国的商品,减低出口商和生产商的损失。
由此可见,中国除了直接扶持出口企业之外,也必然会再加大力度刺激内需。从投资角度看,内需股绝对是首选的投资对象,当中又以汽车和家电股份为热门之选。
过去几年,中央已经多番出招,但对内需的刺激仍然不大(对前景不乐观,所以不敢消费),但今次是要和美国打“经济战”,我相信,在枪口对外、同仇敌忾的前提下,中国人可能会更团结,大量增加消费,以对抗美国的经济霸权!
我也会身体力行,除了多消费之外(购买内地商品和服务),也会趁低吸纳更多内需股。具体股份的品评,下次再续。
《经济通》所刊的署名及╱或不署名文章,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《经济通》立场,《经济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。